去除低通更细腻 负面效应软件除
今年实际上出现了大量去低通乃至于没有低通的相机,比如尼康的D800e,宾得的K-5 IIs,理光A16镜头模块单元(1600万像素 APS-C CMOS单元,等效24-85镜头),这些产品去掉低通滤镜的目的都十分简单,就是追求在相同的像素下可以获得最为极限的分辨率表现。 尼康D800E拥有极致的细节表现 不过这些产品全部采用了拜耳结构的传感器,所以去掉低通也会随之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传说中的摩尔纹和伪色,在拍摄固定频率空间的物体时,一定会出现大量多种颜色间隔的条纹或者其他东西,这也是高锐度高分辨率带来的代价,这是我们不可避免的。 中画幅相机普遍采用了无低通滤镜设计 目前去除摩尔纹的主要思路还是依靠软件,毕竟相片是静态的,很多时候还是要追求尽可能高的分辨率,所以不能像摄像机那样依靠超采样来去除这些东西。不过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机内还是目前的照片处理软件都可以很好的减轻摩尔纹和伪色带来的影响,虽然对于局部地区的细节有所损失,不过整体画面带来的提高不可忽 略。 相信随着相机处理器性能的越来越大,今后的相机也会使用越来越弱乃至于全面取消低通滤镜,一方面取消低通可以尽可能取得优秀的画质,另一方面取消低通可以带来接近5%的感光能力提升,所以说去取消低通绝对是趋势,一切只在等待处理器的成熟。 技术难度:★☆☆☆☆☆☆☆☆☆ 普及程度:★☆☆☆☆☆☆☆☆☆ 未来前景:★★★★★★★★☆☆ |
Powered by X2.5
© 2001-2012